English

召唤新世纪盎然的诗意

1998-11-23 来源:光明日报 杜书瀛 我有话说

诗学在任何时代、任何国度都是美学和文学艺术理论中的核心问题。有关的学术探讨和争论,在本世纪尤显得蓬蓬勃勃、如火如荼,但至今仍是众说纷纭、未有定论。我很高兴地看到陈圣生同志经过多年的努力,也拿出他个人这方面的成果。《现代诗学》凡七章,二十七万字,篇幅虽不太长,但内容充实,拿在手里感到是一部沉甸甸的、十分扎实、厚重的学术专著。作者的文学眼界宏阔、气度大,表现出一种理论创新的志向和气象;而全书的论述亦确实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。

诗是全人类的艺术花朵,各民族的诗作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,但又必有共同的性质。陈圣生放眼世界,研究分析许多民族的诗歌和诗学,然后构思出他这部概括性很强的《现代诗学》。以往的诗学著作,往往要么只是中国诗学,要么只是西方诗学;而陈圣生则打通中西、融会古今。因此,这本著作,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,它的出版定会对当今的诗学研究起推动的作用。国内学术界目前正酝酿着文艺理论的本土化和现代化的议题,陈圣生的《现代诗学》努力发掘我国传统的诗性思维模式和有关的范畴,并与国内外现代诗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,可以说是在这个方面交了一份不容忽视的答卷,也是十分可喜的起步。

与以往的某些诗学著作不同,此著作处处采用比较诗学的方法进行论述(或者说这就是目前我所见到的一本比较成功的比较诗学著作)。例如,关于天才的问题,他把中国明代的李贽同德国的叔本华的观点进行比较论述,说明这两位东西方学者不约而同地断定天才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(这与诗的产生同源,所以不少中外名人迳称真诗人为天才),即天才人物都保持着社会良知胜于个人物欲的“赤子”之心,正因为如此,他们才能为公益的事业而不同程度地奉献自我。这样的论证很有新意,而且很有说服力。再如,关于诗的“内、外意”说,也是把宋代梅圣俞等人的思想同西方诗学家兰色姆的“逻辑构架”说相比较,发人深思。比较而不牵强,是因为作者掌握了丰富而翔实的资料。中国自先秦至现代,西方自古希腊至当今,诗歌作品和诗学著作浩如烟海,但作者在本书中广征博引,使此著作愈发显得丰富多彩(篇末详列近五百位古今作者的索引,读者可以专诚领略自己感兴趣的人物);而且所引资料运用妥当,很能说明自己的论点。该著作语言流畅,时有文彩,所以显得严谨而不滞重,多少体现了作者在篇首引诗中所追求的那种蜂、蝶的精神。

最后不能不略提一下此书的主旨:本世纪包括我国的现代诗歌的发展道路多崎岖不平,而且时露衰象,作者认为原因多端,其中形式主义的诗学观也难辞其咎;因此,他着重分析了诗意以及诗性思维等,并以此为主地统一于“诗式”或“意象语言”中,既不同于传统的文以载道,也不同于消解意义的现代诸流派。我也揣想,本世纪的艺术世界中,“意”与“言”多处于对抗或偏至的状态,下个世纪应该有所改观;让我们一起来召唤新世纪盎然的诗意吧,只有它能赋予艺术形式以生命!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